close
 
 
我習慣一天兩杯咖啡,上班的路上去星巴克買一杯,下午兩點在公司喝一杯。有一天,我發現公司提供的免費咖啡袋包裝上,多了一種印有 “Fair trade coffee(公平貿易咖啡)”字樣的咖啡,便產生了疑惑和不解。 

我知道咖啡是全球第二大宗交易商品,交易量僅次於原油,在全球共有四個主要的交易市場,包括紐約期貨交易所、大阪關西交易所、新加坡商品交易所和倫敦泛歐交易所,但是對公平貿易咖啡卻不甚了解。於是,便詢問公司的 “老咖”(上海話,指咖啡上癮之人)麥克。

麥克說,我們手中的每一杯咖啡背後,都隱藏著咖啡種植農的血汗故事。美國的咖啡進口價每磅約為0.6到0.7美元,如此低廉的價格把千千萬萬的咖啡種植園,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農田中的血汗工廠”。更為不公的是哪怕這0.7美元,咖啡種植農也不能全部裝到自己的口袋裡,可憐的收入只夠他們勉強度日,甚至無法維持一家人最基本的生活。

比如泰國,是名列世界前20名的咖啡豆出產國,在中國南部山區的臨界處,居住著泰國的阿卡人。阿卡人原本是依靠種植鴉片維持生計,儘管鴉片貿易每年達數百萬美元,但是阿卡人卻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而任何一個國家,依賴大規模的鴉片貿易總不是好事。因此,在20世紀90年代初,泰國王室開始引進新作物來替代鴉片,咖啡就是其中之一。阿卡人也開始種植咖啡了,目前市場上流行的阿卡阿瑪咖啡,是100%的阿拉比卡咖啡豆,苦味和酸度恰到好處,很受北美人的喜愛。


然而,阿卡人的利潤依然很少。從技術上來講,咖啡被認為是一種新鮮的農產品(000061,股吧),但從經濟層面來看,咖啡又被視為大宗商品,這就意味著買賣的方式和石油一樣,買方的目標是盡可能以低價買進,再以高價出售,而咖啡的投資者和炒家,是根據咖啡市場的供求關係來定價。如此一來,星巴克一杯普通咖啡可能花費我們2美元,而1公斤的咖啡原豆卻只有7美分,由此可見咖啡是個多麼暴利的行業了。

讀到這兒你一定會想,這對種植咖啡的阿卡人來說,也未免太不公平了。但有什麼辦法呢?首先,阿卡人根本就沒有選擇,每年一到咖啡的收獲季節,咖啡的買家便出現了,他們叫出統一的收購價。如果阿卡人對收購價不滿意,敢於對買家說“不”,阿卡人所冒的風險,等於是放棄了出售咖啡作物的機會,執拗等待換來的風險,是當年的收成很快地爛在泥土裡。

其次,大部分阿卡人都未受過正規教育,缺乏討價還價的技巧。許多阿卡人甚至都不會說泰語(阿卡族語,是藏緬族語系之一),而且他們也意識不到全球的咖啡價格,以及如何來得到種植作物售價的信息。他們所能知道的,要麼賣掉他們的作物換取金錢,要麼就失去一切。

為此,“公平貿易咖啡”應運而生。《紐約時報》在2007年4月下旬,將“公平貿易咖啡”的故事刊登在時尚版。而打上“公平貿易咖啡”這一標簽的目的,是為了讓消費咖啡的人們知道,該產品尊重了勞動工人的權利,意味著來自第三世界種植咖啡的農民,不再遭受剝削而獲得合理的報酬;旨在促進健康的工作條件,刺激農民有更大的意願從事咖啡生產。

今天,麥當勞、沃爾瑪和星巴克等企業,都自願多花一倍的價格跳過中間商,直接從咖啡種植戶手裡採購咖啡。其中,星巴克是公平貿易認證咖啡的最大買家,該公司在2009年購買了1800萬公斤綠色、未焙炒的咖啡。

所以,希望喜愛喝咖啡的朋友,今後購買標有“公平貿易”標誌的咖啡。因為,每購買一杯公平貿易咖啡,你就直接支持了發展中國家的貧苦農民,幫助他們提高了生活水平。

資料來源:中國評論新聞/ 證券時報

  作者:陳思進(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管理顧問)   2013/07/13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咖啡 公平貿易咖啡
    全站熱搜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