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明報專訊】新鮮的食物變壞了,很多時都有迹可尋:例如變酸了的牛奶、長出霉點的水果。咖啡豆本是果核,因為處理及運送過程繁複,加上炒熟研磨,很多消費者都不知咖啡源自樹上,更何況分辨材料的優劣了。商用咖啡的苦,是因為生產商收集了質素參差的果實。若以精品咖啡常用的淺炒方式,豆內腐壞的酸臭會非常明顯,必須將之深炒(或燶)才能出售。為了掩飾瑕疵,中美洲甚至有商人在烘焙廉價豆時加入蔗糖,以便提升焦苦味。

商用咖啡或炒燶掩飾腐臭

把食物煮熟後才進食,只能把當中部分有害物質分解。真菌所釋放的霉菌毒素(Mycotoxin)能夠抵禦高溫,一旦被污染,就算經過烹調也會影響健康。在眾多霉菌毒素中,最「著名」的,應該是來自麥角菌(ergot),被毒販利用來製造影響神經系統的迷幻藥 LSD(D-麥角酸二乙胺)。至於最毒,則首選在發霉花生裏找到的 aflatoxin。它能導致肝臟中毒、肝硬化,並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確認為致癌物(carcinogenic)。

發生於2004年的肯尼亞玉米(maize)集體中毒事件,是由於被存放在潮濕貨倉裏的玉米受到麴霉菌(aspergillus)感染。它所釋放的 aflatoxin,導致125人死亡。當局檢驗了疫區市場裏的300多個常見食物樣本,當中有一半含量超標。民眾在市場買到、看似潔淨的玉米粉,其實已被毒素污染。以此作材料做餐,縱然經過爐火,也不能倖免。

更可怕的,是霉菌毒素能透過家畜飼料傳入人類的食物鏈。去年,德國和荷蘭生產的牛奶被驗出含有超過標準的 aflatoxin。在當局追查下,發現是來自東歐的飼料受到污染。氣候暖化,令傳統上不常受霉菌影響的歐洲農業也面臨衝擊。

赭麴霉對公共衛生影響微

相比之下、赭麴霉毒素(ochratoxin, OT)對公共衛生的影響便輕微得多。
化學上,赭麴霉毒素可分為A、B、C三種,其中以 OTA 最普遍,毒性也是最強。動物進食後,大部分會經由血液流到腎臟。除了有四個胃的動物(反芻物種,例如牛和鹿)能免疫外,OTA 會引致腎臟中毒、肝臟中毒、胚胎畸形和免疫系統中毒等。IARC 於1993年把 OTA 列為可能致癌物(Group 2B﹕possibly carcinogenic),比 aflatoxin B1低兩級。

台咖啡毒素含量符安全水平

筆者看來,台灣媒體對咖啡被驗出含有 OTA 的反應其實略嫌過慮;雖然「44個咖啡樣本內有4個被驗出含有OTA」,報道重點,都放在毒素對身體可構成的林林總總影響。對於樣本含量全都在安全水平以內,它們並無着墨。其實民眾就算每日攝取該劑量的 OTA,也不會中毒的。不過這篇報告卻突顯了一個事實:被驗出含有污染物的,都是商用級別咖啡。想身體健康,還是精品咖啡好。

(下期再續)

文:Patrick Tam(精品咖啡店Knockbox店主,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歐洲精品咖啡協會認可咖啡師,美國CQI認可杯測師,Cup of Excellence首位港人評審,http://www.facebook.com/Knockboxcoffee)

轉載自:MP de luxe 2014/07/23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咖啡豆 咖啡
    全站熱搜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