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因有要事,筆者缺席了今年的首爾咖啡展。以前,除了贊助演講,甚少有外地業者會主動蒞臨香港。但隨着本地精品熱潮興起,來自咖啡產業鏈各階層的人,都會在去畢亞洲或澳紐的展覽順道來訪一兩天。這天,咖啡店便接待了兩位哥倫比亞人。
棕髮、大鬍子、格仔裇衫、藍色牛仔褲。我心想,這個形象,不正是實體化的哥國咖啡標誌 Juan Valdez 嗎?甫一握手,我便感覺到長年在田野工作所留下的痕迹:粗糙的皮膚,厚實的掌心。「你的哥倫比亞咖啡不錯呢。是從哪裏購入的?」想不到彼此問好之後,他隨即便進入正題。
農莊生產評級出口一條龍
詳細的產地資料是精品咖啡其中一個特色。現在愈來愈多人以「單莊園、單批次」來定義「單品咖啡」,以前農民的咖啡果實會被收集在一起,並以地區(例如曼特寧)或港口名字(山度士)為名。此「收買佬」對咖啡質素可能一無所知,只是藉着運輸及人脈網絡把農民和出口商聯繫。但現在,有規模的農莊會積極建立自己的外銷網絡,希望以直接交易模式出口咖啡。當中更有人僱用杯測師為產區內的農莊批次評分、包裝,提供一條龍式的清關和船運服務。
「Marco-Tulio 嗎? Narino 那一個吧,我們當然認識了。」雖說他們是出口商,但筆者對他們見識之廣還是相當驚訝。筆者這支咖啡購自一位日本同業,是近期難得一見的佳作:李子(plum)和西梅 (prune)般的果酸、椰子糖的甜以及如蜂蜜般細滑的口感。在初次杯測時,已令同場各人讚歎不已。筆者給予它89分,這不但是比得上 Cup of Excellence (COE)頭五名的分數,更與最高殊榮「總統級別」只差一分。但根據官方資料庫顯示,這個農莊竟然從未參賽!雖說愈來愈多農民以 COE 為跳板,待得獎成名後便停止參與,但出產這麼高水平的咖啡而不嘗試在國際舞台揚名,令筆者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到眼前的人竟然跟莊主相識。
哥倫比亞全年採收
我當然希望了解真相。於是問到:「哥倫比亞 COE 比賽出了問題嗎?還是宣傳不夠?為什麼這麼高分的咖啡竟然寂寂無名?」
他倆聽到 COE 之後,互相交換了一絲帶有深意的笑容道:「靠 COE 揚名等於靠中彩票為生。哥倫比亞的咖啡產業跟其他國家不同。咖啡農絕大多數是小規模的家庭式經營,他們為了餬口,不可能把僅有的批次送去參賽。從初賽甄選到得獎拍賣,整個過程需時半年,他們需要籌集資金為來年耕作做準備。更何況哥倫比亞全年都有咖啡採收,一月收割的農民怎會待至十月舉行的 COE 呢?」為了編寫「咖啡世界地圖」,筆者對農莊規模以及農民的現金流問題略知一二,至於該國全年皆有採收,則是初次聽聞。我續問道:「哥倫比亞的 FNCC 不是你們的工會嗎?為什麼不透過它去反映?可知道這級數的咖啡能賣得市價數十倍價錢呢。」
「哼,若 FNCC 能代表農民,我們就不用跟進駐首都的防暴警察作對了。」後來我才發現他輕描談寫的一句話,原來觸及今年哥倫比亞兩次全國性反政府示威,當中更牽涉美洲自由貿易協議。這些重大衝突,本地新聞竟然隻字未見。
文:Patrick Tam(精品咖啡店Knockbox店主,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歐洲精品咖啡協會認可咖啡師,美國CQI認可杯測師,Cup of Excellence首位港人評審,http://www.facebook.com/Knockboxcoffee)
資料來源:msn生活品味 2014/01/03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