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是個茶壺肥又矮。」一首童謠,勾畫出茶壺的傳統形狀。精品咖啡店裏的壺,並非用來盛載咖啡的器皿,而是手冲萃取的重要工具。隨着第三浪潮的普及,大眾對「原味」的認知和要求都提高了。其實任何咖啡,包括超級市場貨架上所售賣的,都可以採用「手冲」這種工藝方法處理。不過以劣質的原豆,又或是烘焙不當的咖啡製作手冲萃取,缺點會無遮無掩地暴露人前。

「快來看看我在旅遊台灣帶回來的手信!這個壺的嘴極細,能毫不費勁地倒出幼細的水柱。是某手冲達人發明的。有了它,手冲咖啡便不再需要技術,即使閉上眼也能成功,呵呵。」

量杯也可冲出美味咖啡

發燒友侃侃而談着這個以設計者命名的金屬壺,其實筆者以前已經試用過。手冲壺,只不過是「裝水、倒水」的容器。所謂設計,不外乎是保溫功能、容量、出水口的大小和形狀上的差別。若明瞭萃取的意義和注水節奏,用一個普通量杯也可冲出可口咖啡。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瓜地」是咖啡友對危地馬拉(Guatemala,又譯瓜地馬拉)的暱稱。這個瑪雅文明時代重鎮坐落於37個火山之上,有兩個先後於2010年爆發。加上龍捲風頻繁,天災處處,是名副其實的「危險之地」。不過,肥沃的火山土、起伏的山勢和多變的微氣候卻是種植咖啡的理想條件。截至2011年為止,危地馬拉是中美洲咖啡產量最高的國家。

極硬豆 溫和咖啡佼佼者

從前的入口商會把咖啡分為兩類﹕巴西與溫和(Brazil and Mild)。當時的巴西咖啡是反面教材﹕混雜了未熟、過熟或瑕疵豆,以不穩定的日曬法作處理,製造出來的咖啡刺喉難嚥、質素低劣。而危地馬拉因水源豐富,加上來自德國的機械技術,令水洗處理法的長處得以發揮。危地馬拉極硬豆(Strictly Hard Bean),就是溫和咖啡的佼佼者。

栽種環境千變萬化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診斷標準是在停止或減少使用咖啡因24小時內出現頭痛、疲倦或昏昏欲睡、沮喪或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及噁心或肌肉疼痛的類流感症狀以上5種出現至少3種 就表示患病

咖啡因看似最溫和的提神「藥物」,不過美國精神醫學會5月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也就是通稱的DSM-5,已經將咖啡因中毒和咖啡因戒斷納入其中。當咖啡因攝取導致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受損時,這些症狀就被視為精神(心理)疾病。

咖啡因會讓人上癮,但許多研究認為,攝取咖啡因有益健康。一些專家表示,有焦慮、高血壓、失眠和糖尿病等症狀或疾病的患者,應該避開含咖啡因的產品。出現緊張不安等咖啡因過敏現象的人,也可能要考慮減少咖啡因攝取量。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即沖的咖啡,比在蒸餾壺待了半天的香;剛炒好的豆,味道比在貨架上放了半年的悠長。咖啡迷人的,不只在於味道,而是透過烘焙產生的八百多種芳香。

即磨即飲 真切體會

2007年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在英國開設的烘焙公司 Square Mile,在其網頁列明每周烘焙日,方便客人擇日選購。炒好的豆,以備有單向排氣閥(one way valve)的袋,原粒(whole bean) 包裝發售。他們拒絕代客磨豆,因為相信「若要體會豆內的一切,唯有飲用前新鮮即磨」(getting everything the coffee is capable of)。有博客就曾說:「若咖啡師不會用研磨已久的咖啡粉製作給客人,就不該鼓吹這項服務。」

享受咖啡,是味覺、觸覺和嗅覺的結合。人類的舌頭,除分辨味覺,也能偵測質感與重量。甜酸苦鹹,乃基本味道;蜂蜜的甜,跟砂糖的,並無分別。能夠分辨出不同糖分,要憑嗅覺。杯測咖啡時用力吸索,目的就是把液體霧化,讓其氣味飄抵鼻咽內的嗅覺組織。傷風鼻塞時喝什麼都一樣味,就是這個道理。

寄艙空運 味道走樣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安區一棟建物屋頂有塊菜園,它最特別的是,串起了市府、商家、社區民眾有了另類合作、交流與對話的空間。

揮別去年在師大商圈事件中,市府、商家、居民三方的衝突爭議,大安區古風里、龍泉里、錦安里等3里辦公處與在地團體等九個單位,昨天宣布成立水陸畔文化生活聯盟,往共同營造社區永續環境邁進。

該聯盟去年向北市府申請大安區里活動中心這棟公有建物的屋頂。聯盟利用10多坪大的公共空間,在半年前的初春,開始種植各式蔬菜、植物,並在一個多月前起,和附近約10家咖啡館商家拜訪,回收其各家咖啡館的咖啡渣,成為零成本的肥料。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出版於1997年的入門咖啡書 Coffee basics - a quick and easy guide(Kevin Knox, John Wiley & Sons Publishings)對於巴拿馬咖啡有如此描述:「它極其量似哥斯大黎加三河區(Tres Rios)所出產的咖啡﹕平衡、味淡,只適宜作早上提神」。若作者今天將書再版,這寥寥數字定必會被重寫。在這十六年間,巴拿馬已由一個種植咖啡作內銷的國度,變成了國際業界趨之若鶩的傳奇。

巴拿馬位於中美洲南端,與哥倫比亞接壤。若問同輩對此國印象,多半會答「運河」。位置於南北美大陸的地峽(isthmus),自十六世紀(哥倫布年代)起已甚具戰略價值。十九世紀初期,巴拿馬在政治上較向南傾,並曾一度與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及委內瑞拉組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Gran Colombia)。但自 1903 年起,它藉美國之力脫離聯盟;在開鑿運河的一刻,它的國運便注定了跟美國相連。這條貫穿中美洲,將太平洋、加勒比海和大西洋聯繫的巴拿馬運河不但開拓了船運貿易,更帶來了大量來自美國和歐洲的農業知識;很多北美洲的退休人士選擇氣候溫和、生活指數較低的巴拿馬定居,亦間接促成了後來精品咖啡傳說、翡翠莊園的故事。

北風提升咖啡果糖分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彭德格拉斯特的《左手咖啡,右手世界》是一部好教材,透過該作,除獲得咖啡(豆)種植、製作、啜飲以及咖啡的商業史知識等,還能看到人性,看到因人參與構成的世界,有著我們喝著咖啡而很難想像的另一層面貌。作者的意圖,大約從書名中可窺一斑。

啟示首先來自作者繪製的咖啡傳播地圖。無論時間點,還是地理分佈、商戰激烈程度,以至最後復歸平衡(咖啡公平貿易協議),咖啡傳播地圖都極其接近近代以來的世界歷史地圖。被發現於衣索比亞的咖啡,儘管很早就越過紅海,進入伊斯蘭世界,但真正跨千山越萬水,覆蓋世界每一個角落,其起點還是歐洲,尤其是中歐的荷蘭和西歐諸國。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少人都愛飲咖啡,原來咖啡中的「咖啡因」除可以提神,還有預防脫髮的功效。專家指出,適當地控制咖啡因滲透到頭皮中,能預防男士脫髮;但用咖啡洗頭,不單無助減輕脫髮,更可能會引起皮膚不適。

德國化妝品化學家協會安全評估專家組成員Adolf E. Klenk指出,男性在20歲開始出現脫髮,原因是青春期後,體內會抑制頭髮生長的男性賀爾蒙「睾丸酮素」愈來愈多,令人每日脫髮數目較生長的多,最終頭髮便會愈來愈少。他指已有研究證實,小量咖啡因可抵銷睾丸酮作用,減少脫髮。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常說「上等的南美咖啡似中美」,意指中美洲咖啡無論是豆種、土壤,以至處理都比以出產商用咖啡為主的南美洲優勝。但筆者認為哥倫比亞是個例外:在杯測桌上,最高分的精品咖啡一般帶有花香和果韻。最好的哥倫比亞咖啡,還會具備沉厚的口感。對烘焙有經驗的,都會知道它是深淺皆宜的百搭咖啡。

火山土+家庭式經營

哥倫比亞位於南美大陸的西北部,與中美洲巴拿馬接壤。從俯瞰圖看,它的西邊就像被貓抓了一下;由北至南,留下了三條垂直的爪痕。該國有名的產區,就是散落在這些帶有肥沃火山土的安第斯山脈當中(Cordillera)。

相傳咖啡是傳教士於1730年由委內瑞拉傳入,並於該國東南方種植。後因內戰和政局原因漸向西部山區轉移。在高度和火山土的理想栽種環境下,哥倫比亞所出產的咖啡自40年代起已被美國和日本的高端消費者所推崇。除了先天條件外,哥倫比亞咖啡比巴西優質還有一個主因﹕家庭式經營。他們沒有重型機械收割灌溉,也沒有閒錢聘請工人,所有咖啡果實皆待至熟透才可以人手採摘。他們珍惜所居住的一片土地,由選擇肥料以至開墾都會適可而止,所以較少土地疲勞。除咖啡以外,他們亦會種植其他農作物食用或賺取外快。此種種皆有助維持生態環境。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繼環保咖啡紗之後,興采實業今年再推出新紡織印花技術-P4DRY咖啡渣印花。一推出即獲得德國outdoor展的「2013戶外產業獎」。該獎由德國知名iF設計獎主辦,全世界總共有27個國家,315項產品參賽,最後只有52件產品獲獎,而興采在材料類獎項與美國、日本並駕齊驅,也是台灣唯一獲獎產品。

興采今年所研發出的P4DRY是運用專利的咖啡渣萃取技術,把咖啡渣加入印花裡成為新的咖啡渣印花材料。這項技術主要應用在2.5層印花布料上,它可以直接印在布料內層,並可直接接觸肌膚,讓運動時所流的汗水可以被快速排出,並吸附身上異味,達到異味控制的效果。

P4DRY的印花技術在主要用2.5層的外套式軟殼布料,例如慢跑或自行車等休閒式運動用外套。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