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咖啡故事 (4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蘇彥彰先生介紹了兩種塞風壺沖煮咖啡的程序,值得愛好咖啡者參考。

一種是先將咖啡粉倒入上壺,水徐徐上升時順便浸濕咖啡粉;另一種則是等下壺的水全部升至上壺之後再倒入咖啡粉。

只要沖煮過程控制得當,這兩種方式都可以將塞風壺的特點發揮得最佳,其餘的可以按你喜歡的習慣來烹製。

他說煮咖啡,有下列事值得注意--過濾用的濾布每次使用後不僅要清洗,而且要用熱水煮過,這樣才會乾淨。

使用一段時間後也要更換濾布。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脊骨整療師常勸人戒飲咖啡,他說這東西對人體最不友善,叫你骨質都流光光喲。反覆說了多時。

一日我躺在他的整療床上,他一邊扭轉我的頭頸,一邊問我:「還喝咖啡嗎?」他等我回答。我說:「一天只喝一杯。」接著聽到頸骨喀啦一聲,他說:「就是戒不掉喔?」我脆弱的小頭在他的雙手中,氣虛地吐出一個字:「嗯。」

「再來一次,」頸骨在扭轉中又喀啦一聲,「一天就只能喝一杯喔。」我說好,然後終於逃出他的手掌心。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日本 livedoor 新聞網1月28日消息報道,日媒近日探訪了位于東京新宿區的一家以貓咪為主題的咖啡店,但是和其他以與貓咪親密接觸為特色的咖啡店不同,這家店的店長竟然是貓咪擔任!

從新宿禦苑前站步行三分鐘至花園大道的十字路口,就可以看到著印有“咖啡,紅茶,貓咪店長”字樣以及貓咪照片的廣告牌,不知為何看著毛絨絨的貓咪照片覺得自己的心似乎也變得柔軟了起來。走到店門口,就可以感受到貓咪氣息,就連店名“die Katze”也是取自德語中的貓咪一詞。

走進店內,一只體態優雅的貓咪便走出迎接我們,想必就是“店長夫人Queen小姐” (5歲母貓)吧。

環顧四周,店內的陳設處處跟貓咪有關,透露出貓咪的可愛。誒?怎麼不見店長呢?它去哪裏了呀?據工作人員透露,現在店長“Knig先生”(德語意為國王,10歲公貓)因身體原因在醫院治療。而現在接替Knig先生暫管店內一切事務的就是他們的兒子Kaiser(德語意為王者,3歲公貓)。不過,Kaiser似乎對接管店裏興趣不大,總是見它在自己最喜歡的窗邊休息。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酒精燈在虹吸式咖啡壺下燃燒,下層的水受熱,因壓力往玻璃管上層跑,70幾歲的陳憲修,盯著時鐘,把咖啡粉倒入上層熱水中,手拿攪拌棒,輕柔按壓攪拌咖啡粉。一分鐘到!把酒精燈移開,拿起抹布包覆下層的玻璃壺降溫,上層的咖啡慢慢流回下層。坐在椅子上悠閒品嘗咖啡的陳憲修,手臂上還帶著務農的臂套,「老農民與咖啡」這畫面有點衝突感,卻又理所當然,因為修爺爺是鳳梨農民,也是咖啡農。

陳憲修住在嘉義民雄的三興村,緊鄰中正大學,傳承三代的舜泰柑仔店,現在由媳婦看店,柑仔店不只賣居民的日常生活物品,還有鄰居寄賣的筍乾,和自家生產的鳳梨,還有爺爺的咖啡豆。

問修爺爺為什麼種咖啡?他給了個簡單答案,「愛喝咖啡,自己種的喝了比較放心」。誰會為了喝咖啡而種咖啡?何況是一位70幾歲的阿公。

三興村屬於丘陵地,作物以鳳梨為主,爺爺種了一輩子鳳梨,6年前,栽進全新又陌生的咖啡領域,全靠自學加上摸索實驗,家裡咖啡相關書籍有5、6本,其中一、兩本是簡體字,他還特別寫了一張繁簡體對照表!報章雜誌上若有咖啡相關資訊,爺爺都會剪下來蒐集,還自己到台北上課。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叫鍾博任,今年25歲。失明是因為國三的時候叛逆,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青光眼的嚴重性,還經常熬夜愛玩線上遊戲,晚上和朋友出去打撞球、喝酒、泡網咖,半夜常常不睡覺,結果慢慢地失去大部分的視力。

會發現自己失明,是有一天醒來,覺得怎麼看東西都霧霧的,以為自己沒睡飽,就想說那再多睡一下,後來發現,怎麼一直都這樣,不敢跟任何人講,也變得很自閉。

隱瞞失明變自閉

在課堂上因為都看不到,我都會趴下來睡覺,有一次,國文老師把我叫起來唸課文,我唸不出來,因為課本上的字根本都看不到,我不敢講,他反而覺得我在鬧彆扭,很生氣,叫我滾出教室,到外面罰站,以後不要來上他的課,後來被分到實驗技能班。

媽媽有一段時間也不諒解我,覺得我為什麼這麼不愛唸書。當時,我的眼睛幾乎都看不到了,卻不敢跟家人講,主要是因為我們是單親家庭,我媽很累,要兼好多工作,很辛苦養我們2個小孩。後來是紙包不住火,我媽發現我眼睛不好的時候,她比我還難過,很自責。

不會打入人際圈

後來國中畢業了,去台北唸啟明學校,那其實是一個很過度保護的機制,我們很少跟外界有接觸。學校會限制我們出去的時間,周一到周五只有1個小時的時間可以外出,還要事先報備,假日的話,下午5點以前要回來,晚歸就會記警告。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宋怡慧(高中教師)
清晨的台北城,突然一陣大雨傾瀉而下,讓行人們無不驚慌失措,紛紛躲雨去。我亦是那個在雨中覓找棲身處的旅人,只是多了分賞雨景的閒暇愜意,少了分失意踉蹌的倉皇。或許,童年生活在鄉間田野,已習慣西北雨前的自然暗示,享受著不期然與雨相遇的詩情畫意。

大雨的邂逅

是咖啡香氣讓我走近那騎樓,走向那布置典雅的咖啡小店。旋門而入,站在吧台的是一位年輕、有自我風格的酷酷店長。環視四周,似乎只有我一個顧客,我的無聲之姿,擅自闖入,彷彿也打擾了他手上的工作。

「老闆,現在有營業嗎?」我怯生生地問。「OK!難得有生客,請坐囉!」老闆爽朗地說著。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在台中經營汽車旅館的王神寶,是台中知名的「咖啡達人」。他獨特烘焙手法,讓法務部前部長施茂林從不喝咖啡到愛喝,也讓不少企業主跑來拜師,用咖啡行銷學吸引客戶不斷上門。王神寶更強調咖啡可以喝出健康。

王神寶說:因為太愛咖啡,我認為還得有理論當實務的基礎,年紀大才在亞洲大學取得營養保健生技系學位,最近考上中興大學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研究所。

台中有一群「嗜咖族」,常愛來我的汽車旅館喝咖啡,粉絲還不少,最近晨星出版社乾脆邀稿,「健康喝咖啡」一書最近問世,讓更多人了解喝好咖啡可以更健康。

什麼是好咖啡?首先是原味沒有任何添加物及佐料,有濃濃的植物性油脂,微苦後的回甘呈現,喝了不心悸、不影響睡眠、空腹喝不能傷及腸胃、不會上癮,最重要的是「不一定要喝貴的咖啡」,尤其是添加香料,呈現不屬於咖啡的香氣,都不是好咖啡。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漫步在荷蘭街頭,想要來杯咖啡享受異國的午後時光,或是沈浸在老舊氣息的咖啡館,品味歲月的痕跡,問路時請記得指明「Brown Café」。如果你問的是「Coffee Shop」,那麼你可能喝不到好咖啡,還會吃到摻了大麻的「大麻蛋糕」。 來到荷蘭的「Coffee Shop」,可別以為一定能喝到一杯好咖啡!(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原來,荷蘭的「咖啡館」有兩種形式,一般人口中的Brown Café,指的是歷史悠久或是營造出老舊氣息的咖啡館,因為這些咖啡館的內部多半燈光昏暗但愜意舒適,木質的裝潢、沾點著菸漬的牆壁,往日的歲月痕跡,散發出老荷蘭的情調。許多人來到荷蘭,都不忘找家傳統的棕色咖啡館坐坐,點杯香濃的咖啡,配上道地荷蘭蘋果派,便沈浸在悠閒又富有人文氣質的氛圍裡。 除了Brown Café外,荷蘭還有另一種有名的咖啡館──Coffee Shop。人們來到Coffee Shop,多半意不在咖啡,而是為大麻而來。荷蘭是全球少數可以光明正大抽大麻的地方,只要不過量,並且在適當的地方,便可大大方方地迷幻一下,所謂適當的地方,指的就是Coffee Shop,那裡的氣氛與Brown Café截然不同,多的是年輕嬉皮與次文化愛好者。 想要來一杯充滿老荷蘭情調的咖啡,請記得指名「Brown Café」。(圖片提供/墨刻編輯部)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翻譯:Wendy Chang】

有些人認為世界上最簡單的事不過是在咖啡廳點杯咖啡,通常這個想法是對的,但是在台灣可不完全是。當然,台灣咖啡廳有自己獨特的魅力,比如說不管你點什麼,店員都會微笑地為你奉上,但是誠心服務並不等於好的服務,那「好服務」的定義是什麼?是微笑加上一句「歡迎光臨」?還是有效率的服務?很明顯每個文化所強調的點都不同。

在歐洲,不管你是在哪個城市─羅馬、柏林、巴黎、或是我的家鄉維也納,到咖啡廳和酒吧點餐的程序十分簡單,你只要試著引起服務生的注意(通常是男生),然後在他飛快地經過你身旁或是往廚房的方向走時,迅速地跟他講你想要什麼,就完成了。不用期待他帶任何微笑,有時候你還沒說完他就消失了,但其實他已經知道你要點什麼。

當然我有點誇飾了,但是也沒有說得太離譜。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彭德格拉斯特的《左手咖啡,右手世界》是一部好教材,透過該作,除獲得咖啡(豆)種植、製作、啜飲以及咖啡的商業史知識等,還能看到人性,看到因人參與構成的世界,有著我們喝著咖啡而很難想像的另一層面貌。作者的意圖,大約從書名中可窺一斑。

啟示首先來自作者繪製的咖啡傳播地圖。無論時間點,還是地理分佈、商戰激烈程度,以至最後復歸平衡(咖啡公平貿易協議),咖啡傳播地圖都極其接近近代以來的世界歷史地圖。被發現於衣索比亞的咖啡,儘管很早就越過紅海,進入伊斯蘭世界,但真正跨千山越萬水,覆蓋世界每一個角落,其起點還是歐洲,尤其是中歐的荷蘭和西歐諸國。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0日報導,因厭倦人們進入咖啡店看到其膚色而不滿,英國約克郡奧斯特一咖啡店的黑人女店主在其小店門口貼出 “討厭黑人者勿進” 的告示表示對歧視的抗議。

據悉,店主瑪莎·勒內·克雷 (Martha-Renee Kolleh) 是一個單親媽媽,她說她之所以這麼做是由於她的一些顧客的做法。她在貼出的告示上這樣寫道:“我是一名黑人女性,如果你討厭黑人,請不要進來。但是,如果你想在一個舒適且乾淨的環境裡享用美餐,那麼請進來。我不咬人!” 克雷說,一些人看到這個告示覺得很有趣,但他們馬上意識到這裡發生了什麼。也有的人徑直走開,嘴裡還嘟囔著髒話。她的這一舉動也引起了當地韋克菲爾德委員會(Wakefield Council)的關注。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拉伯人很喜歡喝咖啡,這種咖啡叫土耳其咖啡或阿拉伯咖啡,杯子小,味兒濃,顏色接近黑色。通常,飯後或者招待客人時,都會喝上一杯,而沒事兒時去咖啡館一坐也是他們生活中的一大內容。

這種咖啡流行於中東、北非和中歐地區。跟其他咖啡不一樣,土耳其咖啡煮製的方法很特別。一般用一個葫蘆狀的鐵質小咖啡壺,加水後放到爐上煮,之後放入咖啡粉輕輕攪拌而成。通常有經驗的人會把上面浮起來的一層沫撇出來分到不同的杯中,增加濃香的口感。

煮出來後,他們會分別放到中國酒盅大小的小杯裏,用托盤端上來。一般咖啡的味道有三種:無糖,少糖,多糖。在阿拉伯語裏,三種口味都有專門的詞:無糖叫 “塞達” ,少糖叫 “瓦塞特”,多糖叫 “齊亞德”。在煮之前他們會問你要哪種口味的。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衣索比亞牧羊人的說法,非洲首先發現咖啡能提神;但咖啡飲品在這塊黑色大陸並不盛行,普及度遠不如世界其他地區。這對坐上非洲咖啡達人第一把交椅的穆巴巴齊(Roberts Mbabazi)來說,是個大問題。他的祖國烏干達是羅布斯塔咖啡豆(Robusta)的主要生產國,國人卻愛喝茶,要在這裡推展咖啡並非易事。

穆巴巴齊說:「我的最大挑戰是烏干達人不喝咖啡。他們會問:為什麼喝咖啡?為什麼不能喝茶、汽水或礦泉水?」他希望中產階級興起,可帶動對咖啡的喜好。根據非洲開發銀行(ADB),中產階級約占烏干達人口的20%。他指出:「逐漸有旅行人口,他們從美國或英國回來,知道如何品嘗咖啡。我相信,如果我持續推動,終將掃除障礙。」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儘管美國人「酗」咖啡舉世聞名,不過他們平均每年喝掉的咖啡量卻不及1946年的一半,顯示美國咖啡市場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With coffee consumption on the rise again, the numbers suggest that despite appearance, the market is far from saturated, and the Starbucks, Dunkin' Donuts and independent cafes still have much ground to conquer.

 儘管美國民眾平均每年要喝掉約23加侖(約87.4公升)的咖啡,不過與1946年創下的約48加侖巔峰相比卻不到一半,這也意味美國咖啡市場距離飽和還有很大空間。

 走在街上,星巴克的數目大幅超過醫院與大學,甚至有高達16萬1千名美國人在社交網站LinkedIn的履歷表上把咖啡列為技能之一。

 不過,根據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在1946年,美國人平均每人1年要飲用48加侖咖啡,換言之,今日的咖啡消費量只有當時的一半。「飲料文摘」(Beverage Digest)出版商席勒形容在當時酗咖啡之兇,「我們早餐喝咖啡、午餐也喝,晚餐也不例外」,「我們多數時間都在家喝咖啡」。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豆變咖啡粉,再泡成一杯咖啡,沒什麼稀奇,不過這裡的每一杯咖啡都「難搞」了點。得先親手將一大叢咖啡苗細心栽培成咖啡樹……

圖/LucKy wei


團團細粒的咖啡粉開始騷動,猛地一股熱泉衝破緊貼著彼此的它們,它們焦躁地游上游下,忙著褪去身上的油脂,此時一枝木製攪拌棒加入,以順時針帶動水流,就在它們暈頭轉向到不行的同時,計時器吹出響亮嗶聲,攪拌棒退場。上壺優雅地疏導淹水的情形,咖啡們終於鬆了一口咖啡香氣,下壺中,一杯香醇的咖啡就這麼被萃取而成。

年過五十才創業
從咖啡苗栽培起


「早啊,要曼巴還是台灣(咖啡)?」店老闆——我的父親,熟練地舀起一匙深棕色咖啡豆,將指針轉向刻度三,接著磨豆機喀喀作響,咖啡圓胖的豆身被均勻磨碎成粉,順勢滑入晶瑩透亮的玻璃壺中。這裡是八卦山旁的小鄉村,一間不太起眼的店頭裡,此時陽光正緩緩穿入店門,約是早晨九點左右。瓦斯爐火點燃,在一手插腰、一手持攪拌棒的熟悉身影前,咖啡粉與虹吸壺的交響秀再度上演。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洛杉磯國際機場(LAX)即日起展出別緻的咖啡濾紙紙雕藝術,洛杉磯當地女藝術家 Sophia Allison 和 Leanne Lee ,別出心裁地將使用過的咖啡濾紙曬乾後,縫製成精美的紙雕作品,兩位藝術家還為這些纖細的紙雕作品仔細上色,裝置在 Tom Bradley 國際航廈(TBI)的牆面上,展現出優美的姿態,賦予美國的咖啡文化新生命。

本次藝展名為「Passage」,由經營 LAX 的洛杉磯世界機場局,和洛市文化局共同主辦,將在 TBI 入境層展出至明年 3 月底,所有從 TBI 入境的國際航線旅客,都有機會欣賞。

轉載自: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2012/12/26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綁的蜈蚣結手把、山上的豆莢與樹豆裝飾在炙火燒烤的杉木盒上,純手工的「夢想盒」,裝著蘊含豐富果酸的馬古都咖啡,儘管飄著曾經進貢日本天皇的咖啡香,長年卻因欠缺行銷包裝而被隱沒,這群部落人用自己的堅持穩定咖啡品質,並透過夢想盒的包裝發酵,讓產生山區部落的馬古都咖啡榮獲今年交通部觀光局百大觀光伴手禮的榮耀。

德文部落的爺爺、奶奶,清晨就到海拔八百公尺的自然森林裡,採收外觀如櫻桃般的野生咖啡果實,經過層層手續,精選出品質優良的咖啡豆,部落孩子們一起將咖啡豆曝曬在太陽下,馬古都咖啡負責人包金茂用最挑剔的標準烘焙咖啡豆,替馬古都咖啡把關,在德文部落,馬古都咖啡不僅是一個產業,更是老、中、青三代的家族運動。

包金茂說,馬古都 MaKuDu 是他父親的名字,代表著誠、信的意思,德文有最適合阿拉比卡咖啡生長的環境條件,加上每次的烘焙都嚴謹把關,堅持帶著誠信的意念製作最好的咖啡,能夠入選為百大特產,他真的不敢相信。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彰化縣員榮醫院副院長吳肇鑫愛喝咖啡,最近他利用點滴瓶做出冰滴咖啡壺,並放在冰箱中做出冰滴咖啡,更香醇順口。吳肇鑫有次喝到冰滴咖啡,覺得這種冰滴咖啡很順口,也想要買冰滴咖啡壺,但妻子不讓他買,他靈機一動,將醫院常用的點滴瓶改造,用來自製冰滴咖啡,並且戲稱:「這是冰點滴咖啡」。

他以點滴瓶裝冰塊,順著點滴管往下滴入裝咖啡粉的漏斗內,再慢慢滴進最下方酒瓶。吳肇鑫說,點滴瓶能準確控制流速,以15滴為1cc的流速來沖泡咖啡。

而冰滴咖啡一般都是在室溫下沖泡,這樣咖啡的低溫無法維持,口味也無法達到完美。所以他將整組冰滴咖啡壺放進冰箱裡,讓冰滴咖啡在4度C低溫下完成,咖啡顏色是透明琥珀色,口味香醇順口,只是一杯200c.c.冰滴咖啡得等上3.5小時。

因為醫生的工作繁重,吳肇鑫辦公室冰箱裡有源源不絕的冰滴咖啡,當好友來訪或壓力大時喝一杯,就能放鬆心情。


轉載自:udn.com/ 聯合報 2012/11/29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裡賣的是永久屋的夢想」屏東縣泰武社區發展協會與泰武國小合作經營「泰小石板屋」,販售部落族人種的咖啡及手工藝品,還有小朋友的圓夢作品。「我們泰武村人有九成都在種咖啡」屏東縣泰武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郭茂源說,過去在山上,村民家家戶戶都種咖啡,即使搬到吾拉魯滋永久屋部落,家家戶戶門前照樣曬咖啡豆。

社區與泰武國小合作,利用學校的石板屋當據點,讓社區居民圓夢,社區居民的手工藝品在這裡展售,部落咖啡在這裡飄香,還有小朋友可以班級為單位,在這裡展售自己的作品,完成自己的「麥哲倫計畫」。

每一班小朋友有不同的夢想,有人想去迪士尼玩、有人想去台北101,學校老師說:「每一件作品賣出,都代表夢想又更近一步」。

何美芳是泰小石板屋的員工,她說,自己在外工作十多年,今年才有機會在自己的社區工作,她說:「賣家鄉的咖啡,賣家鄉的夢想,這是多愉快的事呀」!

郭茂源說,三年前莫拉克之後,很多人擔心產業就失去了根,現在吾拉魯滋部落裡又飄起咖啡香,至少證明「這裡能安居樂業」,最重要的是,可吸引年輕人回鄉,為家鄉盡一分心力。


轉載自:udn.com/聯合報 2012/11/27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家表示,氣候變遷導致溫度上升,意味著野生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豆(左圖,網路圖片)可能在70年內絕跡,能否保住基本咖啡商品之一的原有基因,成了大挑戰。

目前製成咖啡的豆只有兩種,阿拉比卡咖啡豆約佔全球咖啡市場七成。由於咖啡豆種植相當容易受到氣候影響,種植區域的平均溫度只要增加幾度,就會對阿拉比卡咖啡豆的未來,以及種植的數百萬人生計造成威脅。

英國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研究員電腦模擬出三種氣候變化下的環境,預測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生存機會。結果顯示2080年前,幾乎全部衣索比亞及南蘇丹山區的繁殖地,將變得不宜咖啡豆生長,其中最快於未來八年內在南蘇丹絕跡。

研究員指,氣候變化急劇,種植場需每十年遷移種植地50公尺。由於人工種植會令咖啡豆難以抵抗害蟲及傳染病,惟有尋找新耕地才能避過危機。而即使咖啡豆最終避過絕跡,味道和收成也勢必會受到影響。


轉載自: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 2012/11/14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