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認識咖啡 (10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全台灣賣最夯的咖啡壺就是摩卡壺,七彩顏色超可愛,但很多人可能都是盲從購買,不知道摩卡壺最適合煮的就是利用綜合咖啡煮拿鐵,只要把第一層裝水,第二層將咖啡粉倒滿,接著放上火爐慢慢煮,只要3分鐘開水沸騰,就會如火山爆發冒出氣笛聲。

蒸氣壓力瞬間將咖啡中精華萃取抽出,利用高溫加熱的摩卡壺煮出來的拿鐵相當濃郁。

價格貴一點的手沖咖啡壺適合煮的是單一品種的咖啡豆,像藍山、曼特寧,喜歡咖啡原味的消費者就相當推薦。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咖啡這種東西,你可能每天早晨都要來一杯,不過你對咖啡的瞭解恐怕也不多,是吧?我也是這樣。看完這10個有關咖啡的事實,恐怕你也想來一杯。

1. 咖啡不會導致人體脫水,除非你喝得太多。
長時間以來。咖啡都被認為是強效利尿劑,它會把水分從你身體中帶走,使你缺水。現代研究表明,只要每天你喝咖啡的數量不超過2杯,那麼根本不存在脫水的問題。

2. 咖啡可以使你保持年輕。
咖啡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這些抗氧化劑幫助身體清除一種叫做自由基的物質。自由基是人體從環境中吸收的討厭東西,它會導致帕金森症、糖尿病和心臟病。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愛喝咖啡嗎?你是個不折不扣的咖啡迷嗎?你一天至少要喝幾杯咖啡呢?你真的懂喝咖啡嗎?

咖啡在台灣可說是相當普及的飲品,也是不少人精神調劑所需,到底台灣人有多愛喝咖啡呢?根據統計,台灣一年至少喝掉23億杯咖啡,換算下來平均一天就喝掉640萬杯咖啡,數字其實相當驚人。在台灣,咖啡店的數量也不斷成長,想買杯咖啡完全不是件困難事,從基本的罐裝咖啡、超商、連鎖咖啡店、巷弄咖啡店、手沖咖啡店、甚至到觀光景點、百貨公司幾乎都能買到一杯香醇可口的咖啡,但在這龐大的咖啡市場裡,你能確定喝下肚的咖啡到底是好還是普通呢?許多人因為熱愛喝咖啡,也開始追求咖啡品質,進而變成自己動手沖泡咖啡,不過面對咖啡零瑯滿目的問題,你真的懂如何喝咖啡嗎?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 canephora的花。圖片來源:wiki


我們每天喝掉22.5億杯咖啡,算起來大約3-4個人一天喝掉一杯;這麼多人喝咖啡,種植咖啡的面積自然不會太小。全球種植咖啡的面積有1100萬公畝。

最近,咖啡的基因體已經定序完成了。雖然用來定序的不是阿拉比卡咖啡(Coffea arabica,有44條染色體),而是Coffea canephora(C. canephora,22條染色體,又稱為C. robusta,約佔世界咖啡總產量的30%);不過阿拉比卡咖啡是C. canephora與C. eugenioides的雜交種。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電影《等一個人咖啡》上畫。店內突然多了一堆文藝青年,討論角色與劇情。除了「每一個人,是否都在等某一個人」,「那人是誰」以及「等到後又如何」等延伸哲學問題之外,最多人談到的,就是店內同事當中,誰人最似「阿不思」。

在電影內作中性打扮的女生阿不思,是一個擁有高超烹調技術,能應付客人任何奇怪要求的咖啡師。但是,在原著小說中,阿不思是從不喝咖啡的。這種冷酷又帥氣的角色,最教人想仿效。但現實中,這種角色存在嗎?

從業界的觀點出發,首先要問:既然不喝咖啡,她為何仍要做咖啡師?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連鎖快餐店被揭發採用過期食材,引爆公關災難。

負責供應原材料的跨國肉類加工廠,被記者拍到以過期和新鮮的肉類混合出售,由於部分樣本顏色呈紫黑,故被傳媒冠以「黑心肉」以諷刺商人缺乏良心,喪盡天良。連鎖店在衛生部門舉證後才承認那段時間仍然出售問題食品,並以溝通不足作辯解,令公眾形象一落千丈。

位處中游的批發商,刻意混入過期腐肉,以及篡改生產數據,證據確鑿。但其後數天,報道並無跟進涉案食品的化驗或毒理報告﹕究竟進食了存放在冷藏庫逾期七個月的雞肉,對人體有什麼影響?而所謂品質期限,又是否有統一標準?過去曾有報道指出「賞味期」只是商人設下、令公眾誤以為食了有害,從而加速丟棄食物的伎倆。其實這些課題,在咖啡產業鏈同樣正在發生。

「咖啡生豆是屍體」

在咖啡工場裏的生豆,大多以麻布袋盛載,並層層疊起。當中有新有舊,去季前季的存貨,時間可差一兩年。曾有台灣博客以「咖啡生豆是屍體」為文,道出生豆就是水果這事實,若要保持質素必須冷藏。隨意堆放在幽暗一角,除了昆蟲老鼠「自出自入」,各類霉菌亦容易滋生。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代表生豆貿易、烘焙公司以及即溶咖啡生產商的歐洲咖啡聯盟(European Coffee Federation,ECF)曾經推算,若以5ppb(parts per billion)的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為上限,入口歐洲的咖啡當中,有7%會因不及格而被退回。

「退貨」相當困難

「退貨」在零售業是司空見慣的事。但咖啡貿易涉及全球五十多個國、超過二千萬人的生計。當中大部分,更是家庭式經營的小農。他們所生產的豆子,經過長途跋涉才能抵達歐洲。要退回是相當困難的﹕除了分類、運輸,還有一來一回所花費的時間。ECF的結論是﹕最划算的做法是,並非從中游阻截受OTA污染的咖啡進口,而是從上游農民這源頭入手。

聯合國轄下的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 於2001年開展了一系列的跨國研究計劃,集中探討OTA 的成因,以及對咖啡產業鏈各階層的影響。從而制訂措施,減低污染。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新鮮的食物變壞了,很多時都有迹可尋:例如變酸了的牛奶、長出霉點的水果。咖啡豆本是果核,因為處理及運送過程繁複,加上炒熟研磨,很多消費者都不知咖啡源自樹上,更何況分辨材料的優劣了。商用咖啡的苦,是因為生產商收集了質素參差的果實。若以精品咖啡常用的淺炒方式,豆內腐壞的酸臭會非常明顯,必須將之深炒(或燶)才能出售。為了掩飾瑕疵,中美洲甚至有商人在烘焙廉價豆時加入蔗糖,以便提升焦苦味。

商用咖啡或炒燶掩飾腐臭

把食物煮熟後才進食,只能把當中部分有害物質分解。真菌所釋放的霉菌毒素(Mycotoxin)能夠抵禦高溫,一旦被污染,就算經過烹調也會影響健康。在眾多霉菌毒素中,最「著名」的,應該是來自麥角菌(ergot),被毒販利用來製造影響神經系統的迷幻藥 LSD(D-麥角酸二乙胺)。至於最毒,則首選在發霉花生裏找到的 aflatoxin。它能導致肝臟中毒、肝硬化,並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確認為致癌物(carcinogenic)。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台灣食品局於今年五月發表報告。經抽查的44個咖啡樣本內,有4個被驗出含有赭麴毒素A(Ochratoxin A,OTA),引起大眾關注。

真菌釋毒素「霸地盤」

赭麴毒素,是一種由真菌(fungus)產生的化學物。跟細菌(bacteria)和病毒(virus)一樣,真菌在自然界無處不在:由野生草菇、啤酒和麵包,到這個天氣很常見的「發霉」(mould),包括腐爛的水果、牆壁的黑點,甚至香港腳,也是和真菌有關。

真菌釋出毒素,不外乎為了求生或「霸地盤」。戰時拯救萬千生命的抗生素盤尼西林(penicillin),就是蘇格蘭細菌學家 Alexander Fleming 從發了霉的細菌培植碟上無意發現的。根據記載,Fleming 於1928年旅行歸來時,在實驗室裏找到一隻培育了金黃葡萄球菌的培植碟,上面一點點發霉 旁邊的細菌都消失了:原來青霉菌(penicillium)在特定環境下,會放出能破壞細菌壁的物質,把包圍在身邊的「敵人」殺死。憑着這他原稱為「霉汁」(mould juice)的抗生素,Fleming 於194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繼早前收購烘焙公司 Handsome Coffee Roasters 後,美國精品咖啡店 Blue Bottle 今年初籌集了5000萬美元,在日本建立了包括烘焙工場、咖啡店和罐裝飲品生產線的巨型咖啡企業,成為業界話題。

也許是看中當地的消費水平,又或是日本消費者對品質的追求,很多國際連鎖品牌都以日本為進軍世界的首站﹕星巴克在美國以外的首間分店,於1996年設於東京銀座。美式咖啡館的「輕鬆休閒模式」,迫使自1970年代經濟起飛以「grab & go」 快餐為主的當地最大連鎖咖啡店 Doutor 跟隨。時至今日,兩者雄踞當地咖啡店市場,分店數目各佔千多間。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要知道某咖啡館的定位,可以從它的格局、烘焙風格,以及店主對原味的堅持看出端倪。但正如前文提到,日本人對咖啡另有見解:新潮店主攻的,也許是傳統的老客群;而經過挑選的商用豆,又可能因為「匠心烘焙」而升格為工藝品。這次訪問,筆者發現了一個能輕易分辨咖啡店風格的方法,那就是過濾方式。

「在日本,手沖、虹吸、法壓和法蘭絨都很常見。究竟哪款正被視為新潮?」

法蘭絨跟港式「絲襪奶茶」相近,所以大部分人都會認定它是舊時代產物。至於「最新」,則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精品店最常見到Hario 公司的 V60 漏斗,所以手沖最前衛;也有人認為虹吸咖啡製法華麗,以鑑賞工藝為先的日本人可能會對此着迷……其實精品咖啡在九十年代傳入日本初期,業界對於這新事物也是一頭霧水,不知如何炮製的。幾位業者便曾為此聚首一堂,嘗試了不同的方法。結果發現,最可口的,竟然來自法壓壺(French Press)!自此,這個在很多國家被人不屑一顧的器具,便與精品咖啡畫上了等號。大大小小的咖啡店,現都視法壓咖啡為「摩登的標準」。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歡迎光臨。我店用的豆並非精品級別,請留意。」Cafe Tokado老闆後藤知道我是業界的人,甫一握手,便自動「申報」。這是繼某韓國店主坦然承認他店的豆是「高級商用」(high commercial)後,第二位不作隱瞞的人。

又或者說,他根本沒有視之為可恥的事。

提倡「炒工比豆種重要」

他師承日本精品咖啡協會(SCAJ)前會長田口護。所以沿用典型日式「小火慢炒」的烘焙風格,並以突出口感和咖啡的焦苦味為主。今年70多歲的田口,曾編寫《精品咖啡大全》和《咖啡飄香100年》等書籍。而其中較為人所熟悉的,相信非「系統咖啡學」莫屬:他認為除了藝妓外,所有豆種的味道都是大同小異。炒豆時不論產地,一律以大小和密度去分類,並提倡「炒工比豆種重要」。此外,他對瑕疵豆也很嚴格。後藤秉承了此習慣,所以豆子入爐不過十多分鐘,但事前的人手篩選,便足足花了大半個小時!精品咖啡其中一個優點正是少瑕疵,若然採用,理應能省卻不少時間。再加上他持有杯測師資格,該懂得什麼咖啡才算優質。筆者實在猜不透為何他堅持選用商用級別的豆。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科學家說,咖啡的風味得靠水裡的礦物質引導出來,所以,礦物質多的硬水不一定沖不出好咖啡。

巴斯大學化學家韓登用同一種咖啡豆做實驗。結果發現,真正影響咖啡味道的不是咖啡機也不是咖啡豆,而是水。

他們發現,水裡鎂離子的多少,會影響咖啡化學物釋放的多寡。不過,這類硬水的「重碳酸鹽」則會影響咖啡的味道。

韓登說,咖啡豆裡有好幾百種化學物,不同品種、不同烘焙方式的豆子才會有不同的味道。而真正影響咖啡最終味道的不只是烘焙方式、研磨方式、溫度、壓力和泡的時間,還得看使用的水能讓豆子釋放出多少種化學物來。


轉載自:新浪新聞中心 2014/06/05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如果說日本咖啡文化的種子是在明治維新時播下,那麼二次大戰後的禁運,只是暫緩了這株幼苗成長,並沒有把它摧毁。七十年代日本經濟起飛,對咖啡的需求連年上升。截至 2006 年,更成為繼美國和德國後全球第三大咖啡進口國。

世界第三大咖啡進口國

日本的咖啡演變史,並非如西方「浪潮」般激情澎湃,反而更像老樹的年輪,低調但沉實地展現在大眾每日的生活之中。現在東京街頭,隨處可見不同年代的咖啡產物﹕舊式喫茶店、罐裝咖啡販賣機、快餐式咖啡店與及星巴克。近年興起的,當然是以賞味咖啡為主的精品咖啡館。

當中較多香港人認識的,相信非上島珈琲(Ueshima Coffee Company, UCC)莫屬。UCC創立於1933年,至今已有81年歷史。它的業務涵蓋整條咖啡產業鏈:包括生豆進口、烘焙加工、製造即溶咖啡和罐裝飲料、到營運餐廳和咖啡館等等。該社旗下有很多副線品牌,當中有些是賣輕食或甜品為主,若要喝咖啡,當然要到本號「上島珈琲店」了。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當現代業界視手沖咖啡為摩登的時候,過去數十年一直以此為標準的日本人,又會怎樣看待精品浪潮呢?」

這是一個曾經困擾筆者的問題。

日本咖啡店給人的印象,總是暮氣沉沉,燈光昏暗。古老大鐘刻有羅馬數字,昏黃色的玻璃吊燈,磨砂彩繪間隔,以及吧枱上面陳舊的煙灰缸。在木板地上走動的,是白裇衫上結了蝴蝶結、制服整齊的老侍應。與其說是咖啡館,其實更像高級西餐廳。餐牌上除了咖啡,還有日式咖哩飯、牛排漢堡、沙拉及甜點。香港有一間連鎖日式餐廳,也是這種格調。而店內的咖啡,清一色是以虹吸壺炮製,冰或熱的分別,只是加冰與否。糖和牛奶,則侍奉在旁。在那裏,沒有人會要求義式咖啡,客人好像有了默契,知道某種場所,就會預期某類咖啡。

「日本有否經歷精品咖啡的三個浪潮?而日本人又是從何時轉飲 latte 的?」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若以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的建議作標準,其實香港和台灣的水質都很適合沖咖啡。」我說道。「問題不是本港的水質控制,而是送水入屋的水喉和大廈水箱。」

對一般人來說,「濾水器」就是把水內雜質隔離的一個畚箕:價錢愈貴,能隔除的物質愈細。高檔一點的,還聲稱能把以奈米計的細菌除去。「濾水」,就是把物質從水中取出,所淨下來的,愈少愈「純正」、愈少愈好。

蒸餾水影響萃取

這是濾水器公司的目標,但以味道為本的咖啡店老闆,其實另有考慮。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香港的水質是很.好.的!」Hilda 是大專生,主修環保工程。聽到有同事談及本地自來水的水質,她急不及待辯護道。

「這裏不是環保署面試,你不用搶着護主啊。」眾人大笑。

一杯咖啡裏,水佔了總容量的98%以上;換言之,咖啡成分只佔大概1.2至1.5%。就算是公認濃郁的義式咖啡 espresso,來自咖啡豆的部分也只是1.9至2%而已。故此水質的好壞,會直接影響飲品味道。從前參加過興趣班,導師煞有介事地向同學「贈言」﹕若想在咖啡市場突圍而出,「秘訣」在於一個好的濾水器。可能傳統義式咖啡對沖煮的技術要求較低、深炒咖啡豆的配方豆又欠缺個性,水質便成為分辨味道的重要分野。他雖語氣浮誇,課程內容又不像歐美精品咖啡協會般專業,但對於吧枱整潔及水質的建議,還是很值得參考。

相信味覺再遲鈍的人也會同意,礦泉水、蒸餾水和在家滾水的味道很不同。究竟分別在哪?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究竟人類是從何時開始懂得搗碎烤過的果核,並沖水製成咖啡飲料?

一般史學家都相信,喝咖啡這活動最早出現於十五世紀中葉。當時阿拉伯(即現時葉門)的蘇菲教僧侶(回教分支)在晚課時會喝咖啡(當地人稱 Qahwa)提神。阿拉伯語 Qahwa原譯作葡萄酒,由於回教徒禁止喝酒,咖啡便順理成章,成了替代品(the wine of Islam)。這段歷史,很多入門書都會論及。

較少人提到的,是蘇菲教僧侶為何會找到在紅海彼岸、遠在衣索比亞的咖啡樹。作家 Antony Wild 在其著作 Coffee:A Dark History 推論,他們是受到東方喝茶文化的影響。而那時候推動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是多次出使西洋的三寶太監鄭和。

鄭和與喝茶文化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衣索比亞人對咖啡很投入。在果實成熟的月份,當地家庭無論男女老幼,都會總動員參與採收。他們有部分負責在遍地野生咖啡樹的森林裏採摘,有些則會把果子鋪在地上曬乾(註:現時流行的日曬處理法並非新鮮事。衣索比亞自古以來都是採用此法處理咖啡)。大概兩星期後,他們會以簡陋的石磨把乾透的果實搗碎,並把果核取出(咖啡生豆)。經篩選後,便可儲存起來作日後沖煮之用。

識泡咖啡嫁得好

回到廚房就是女性主導的世界;炒咖啡和沖咖啡,傳統上是衣索比亞女性的專利。當地少女都知道,要嫁得好,必須懂得泡咖啡。當地男性審視的,並非咖啡的味道,反而是她在沖煮時的美態。就像穿著和服的藝妓,輕弄茶具時所散發的那份嫵媚。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報專訊】相傳衣索比亞有一位名叫 Khaldi 的牧童,看見羊群吃了不知名植物的紅果子後起舞。他將紅果子帶回修道院,卻遭教士們否定,並將摘來的果實拋進火堆。不久,一股香氣充斥了整個房間。他們把烤熟了的果核磨碎,製成飲品: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杯咖啡了。

這個故事,首見於17世紀的歐洲文獻。在發源地非洲或當時的主要集散地葉門則並無紀錄,所以很多人相信這個「巧合的發現」是虛構的。時至今日,咖啡在衣索比亞人的生活中,包括紅白二事、生老病死,都佔了很重要的位置。

傳統鹹咖啡 混牛油辣椒鹽

西南部的 Kaffa 區,自14世紀至1897年都是一個獨立王國。單看名字,已能想像它跟咖啡的關係。當地人習慣在婚禮上把咖啡果、鹽和牛油煮成糊(Buna Kalema)給賓客享用。可能讀者會覺得鹹的咖啡很奇怪,但其實,衣索比亞人自古都是喝混入香料,包括辣椒、鹽和牛油的咖啡。衣國的甘蔗種植始於1950年代,在這之前,「甜咖啡」往往是由蜜糖製作的。

文章標籤

iCa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