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專訊】「你知道煮水和炒咖啡豆的分別嗎?」我以最簡單的比喻去啟發同事思考。
撇開化學反應不談,咖啡豆在受熱期間的物理變化已經相當複雜:同一種豆,以同一種方式炒(即同一條 roasting curve) ,味道不一定相同。有些發燒友在交流時喜歡把曲線圖貼在袋上,這做法雖有助試豆者了解烘焙期間的基本資訊,但單憑圖表去複製味道是幾近不可能的:初學炒豆時,筆者喜歡在網上以別人推薦的曲線去試炒同產區的咖啡,效果參差之餘,很多預期的味道也沒有出現。原因之一,是溫度計所反映的數字,並不代表真實情况:就像水煲內的熱水,底部會比上方熱。而溫度計的位置,每個牌子的炒豆機都不同。縱是相同型號,專業的烘焙師在使用前都會作出調整。
假設溫度計準確,它量度的,也只是豆與豆之間的表面溫度。就像一個巨型烤爐內,放滿大小不同的雞。顯示屏上的數字,並不反映雞肉最深層的溫度一樣。